发挥学科优势,助力进博会主场馆标识导航系统升级;非遗研培成果亮相进博会,为展会增色添彩;青年学子担当志愿者,在一线服务进博会……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沪启幕,一批“东华元素”纷纷亮相盛会。
让各国宾客“秒懂”标识含义
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含13个小展厅以及3个大展厅。如何让参观者在2800多家参展企业中迅速找到自己想去的展位,不会迷路,不会走冤枉路?展馆内外的引导标识是关键。在系统调研了原有标识系统的不足后,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陆金生教授带领其研究生设计组邀请日本标识设计学会会长定村俊满及其设计工作室和张彦芳等人,成立工作组,基于人的认知心理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研究成果,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原标识导向系统进行全面改善。
历时三个多月,优化后的场馆标识采用区域分色处理,达到信息顺序统一化、层次化、符号化,并对行人、车辆的行驶路线逐一分析,以确保各个信息节点的规范性、连续性。比如,把原来让大家最感迷惑的“2H”“W”“E”等英文缩写,全部改成“2馆”“西馆”“东馆”这样明了的中文,配套英文则保留全称。再比如,在会议室前加上几个人围绕桌子的图形,用公共图形符号这样的世界语言,让参观者“秒懂”。
优化后的标识系统所有版面都以国展中心的四叶草标志为元素,通过由疏到密向中心排列,寓意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人民开门喜迎天下来客的热情。导向系统还和展馆周边所有视觉设计相互衔接融合,展现了城市整体品质。设计最终达到“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第一次来到展馆的人都能‘秒懂’标识含义,快速便捷找到目的地,并且在观展过程中实时感受到海派文化的浸润”的效果。
非遗成果添“锦绣”
在进博会的展览区现场,东华大学非遗研培成果——“贵州非遗抛花绣帽”格外抢眼,这组融合了现代设计和贵州刺绣工艺的帽子,是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学员、苗绣传承人胡运和高级定制设计师沈婕的合作作品。
胡运从事刺绣至今已有40多年,2017年到东华大学非遗研修班学习。非遗研培“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目标在胡运身上有充分的体现——2017年胡运的马尾绣茶托获得了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马尾绣名片夹也获得铜奖,2018年胡运被贵州省妇联评为“贵州优秀创业女性”。沈婕则是专门从事高级定制的设计师,也是东华大学非遗研培班的特聘教师,胡运与沈婕因非遗而结缘,时尚与设计因非遗而生辉,进博也因非遗而添彩。
“这图案看起来不是中国的,这个鸟是我们那里的,南美洲的巨嘴鸟。”“是的,因为这个帽子就是要出口的,我们是按照客户需求制作的。”“所以你们是在做订单,你们有做订单的能力嘛……”“当然!”一位南美商人对胡运的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希望去贵州当地的合作社看看,学习中国如何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商品。小小的帽子能连接世界,东华大学的非遗研培成果已经多次走出国门,在意大利、英国、俄罗斯、斐济等国际时尚舞台上频频亮相。
跨国英才搭“桥梁”
本届博览会上海共迎来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家参展商,对于拉美国家的来沪留学生来说,进博会意味着机遇。
“如果人们意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会有多大潜力,越来越多的机会就会出现。我的作用是用在东华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学到的知识帮助萨尔瓦多进入中国的视野。”来自萨尔瓦多的东华大学留学生校友、昂闵(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克罗,最近一直忙碌在萨尔瓦多相关机构参加进博会的洽谈会上,“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我在中国学习生活工作的时间越久,越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样热衷于中国文化,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尼泊尔的浦瑞妍,选择成为一名进博会留学生志愿者。从小看着爸爸在尼泊尔从事纺织行业的她,现在是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大四留学生。对她而言,进博会是“无比宝贵的青春礼物”:“通过志愿服务,我能认识很多中国朋友,也能感受到中国瞬息万变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纺织品大多都是手工制作,我在东华大学学到很多纺织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希望能把好的技术带回家乡。”
同时,为承接本次进博会的功能溢出,“2018中国国际跨境电商发展高峰论坛”将于明天举办。届时,东华大学的王华教授将以高校演讲嘉宾的角色出席此次高峰论坛,共同探讨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推动中亚和非洲进口资源与国内优质合作伙伴的对接。王华教授是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也是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纺织轻工大学和塔吉克斯坦教育科学部、工业与创新发展部荣誉教授,为中亚、非洲培养了50多名纺织人才。
志愿服务献力量
10月24日起,东华大学198名志愿者陆续上岗,他们中有一支52人的“学霸志愿者团队”,来自各个专业,或学业绩点在4.0以上,或四六级成绩600分以上,或在各类全国科学竞赛中获奖,以志愿者的角色,服务进博、参与进博。
郭宇婷、张自涵、成如意、居烨等同学来自化工生物学院,学业总绩点平均高于4.0,全都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进博会与食品药品监督相关的岗位上开展志愿服务。
上岗实训的首日,小组长郭宇婷以22400步的运动步数荣登“微信运动”排行榜的第一名,她说:“非常荣幸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到志愿服务工作中,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学有所用,这次实践对大家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会细心、耐心、专心地完成之后的工作,与其他东华志愿者一起成为进博会的美丽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志愿者队伍中有31名党员,他们在志愿服务期间成立了中共进博会东华大学志愿者临时支部委员会,制订了详细的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计划和党小组活动计划,他们表示,将在进博会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