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温暖送到“沉默的少数”心坎里 ——区卫计委在大调研中做实

2018-10-08 23:18:07 作者:注册松江公司

子女不幸早逝,祖辈艰难带孙辈,身体残疾多病,孤身一人生活……类似的不幸虽不普遍,但却真实地存在着。自大调研开展以来,这些身体欠佳又背负着巨大精神压力的困难群众进入了区卫计委的视线,他们被称为“沉默的少数”。到今年8月,区卫计委已汇聚起家庭医生、计生干部、志愿者三支队伍的力量,以“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精准实施“弱有所扶”,通过大调研,把温暖送到了2000余名特扶对象的心坎里。
关爱细而暖 群众心欢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妹妹人很好,我生病时她热心帮忙,不生病她也嘘寒问暖。”叶榭镇东勤村村民朱阿姨嘴里的“妹妹”有三重身份,她不仅是叶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还是一名卫生计生干部,同时也是一名志愿者。不久前,眼睛不舒服的特扶对象朱阿姨在叶榭镇政府东侧广场上接受了专家义诊,她满心欢喜地说:“去城区看病再怎么着也得半天工夫,专家过来实实在在地方便了我们农村人。”据了解,此次义诊前,镇里的计生干部走家串户开展大调研,了解群众需求,一户多病等特殊家庭的健康需求尤其受关注。区卫计委结合大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具体情况,按需请医、对症请医,组织了此次专家义诊,让“沉默的少数”感受到了贴心的健康关怀。
   朱阿姨口中的家庭医生,在我区共有299名,他们挑起了组合式签约服务工作的重担。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1+1+1”(居民自愿选择一名家庭医生签约,同时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家市级医院和一家区级医院签约)组合式签约24.4万人。引导市民优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处就诊,发挥了家庭医生初级诊疗、疾病甄别、合理转诊、健康管理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家庭医生用心用情提高服务质量。
   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席医生、二级心理咨询师高峰共有1967名签约病人,其中不乏精神病人、身体残疾者。面对这样的特殊人群,高峰很多时候扮演的角色不只是一名专业医生,更是一名耐心的“倾听者”。“想和正常人一样工作”“想收获一份甜蜜的爱情”……对于残疾人而言,这类诉求可能很难实现,高峰却说:“能为他们做的有限,但用心倾听,耐心安慰、鼓励,也不失为一种关怀。”
   关爱送到家 群众得实惠
   “知道特扶对象伤、残、病的原因是什么,知道特扶对象平时的想法是什么,知道特扶对象人在何处、在干什么,知道特扶对象的困难和需求是什么,思想工作和精神慰藉要及时跟上”。这是区卫计委落实特扶关爱的“四知道一跟上”工作方法。自开展特扶工作以来,基层计生干部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尽可能第一时间解决困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脚有没有肿?排尿量有多少?浑身瘙痒情况有没有好点?”

在车墩镇华景公寓居民杨阿姨家,集家庭医生、计生干部、志愿者于一身的高峰一进门,就像老熟人似的关心起签约病人的病情,查看腹透居家日记,询问腹透情况。自腹膜透析下社区项目开展以来,患有慢性肾病的杨阿姨便享受到了居家腹透的便利,杨阿姨的儿媳小吴认为家庭医生功不可没,特扶关爱实打实。如今,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小吴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腹膜透析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了。
  此外,计划生育特殊对象健康体检作为2018年度区政府实事项目之一,正在“沉默的少数”群体中花开有声。“今年的体检项目比去年增加了20多项。”朱阿姨今年5月前往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做了全面的健康体检,比体检项目增加更让她欣喜的是,健康体检关爱几乎贯穿服务的全过程,体检指标有异常的68名特扶对象都享受到了跟踪随访服务。
  除了健康体检,获赠计生关爱保险也为特扶对象津津乐道。“一年投保200元,对于正常家庭而言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一户多病、失能失亲的特殊家庭来说,可能就需要反复考虑了。”据区卫计委特扶工作负责人谢慧萍介绍,计生关爱保险提高了特殊困难家庭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妥善解决了特扶家庭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全区共有75人次享受到了保险赔付,赔付金额达27.558万元,总计赔付率为46%。
  经济保障为特扶对象健康护航,精神慰藉将城市温度送进家门。特扶对象往往对疾病心存恐惧、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现实困境无力不安,种种心理压力如何调适缓解?区卫计委联合区慈善基金分会推出了“健康守护——一户多病家庭走访”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项目,组织卫生计生系统志愿者结合大调研开展入户走访,为一户多病特扶对象提供医学常识普及、精神慰藉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定期走访服务146次,随访20余次,为50余户多病家庭送去了关爱。接下来,区卫计委将以大调研为契机,立足“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持续关注“沉默的少数”所思、所虑、所求,动员多方力量精准帮扶,加大对计生特殊家庭帮扶关怀的力度,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工商注册、代理记账、银行开户、公司变更、公司注销、资质办理,就来财穗通企服

更多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