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0科创走廊是我区在G60高速公路松江段的两侧,用科技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地带。自创建科创走廊伊始,区委就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构建了以党建促进科技发展的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据统计,短短两年间,一批百亿元级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纷纷落地,总投资达1467亿元。2016年,全区财政收入增长了33.2%,增长率为全市第一,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彰。2017年,全区工业固定投资增长比前一年度翻了一番。为考察G60科创走廊的成功经验,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与区委党校于今年上半年成立了专题调研组,以实地走访、专题座谈会、小型研讨会和领导专题介绍等形式对G60科创走廊的十来家党组织和企业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广泛的调研显示,我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的谋划作用和党的建设的引领作用,以党建的政治优势有效推动了产业能级的提升。
一、党建引领“科创走廊”的时代意义
区委提出打造G60科创走廊的主旨是实现“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的转变,以智能化的工业技术对经济结构实行全面的改造。依据建设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定位,区委积极引进智能化项目和高科技人才,着力把党的建设植于先进生产力的系统中,以“时代的先锋”引领社会经济的进步。
1.白领党员在“科创走廊”集聚,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最坚实的阶级基础。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而工人阶级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我们党只有与先进生产力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区委为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现经济转型,在创建“科创走廊”的起始阶段就引进“人工智能、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一系列代表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科技项目。与此相适应,区委大力吸纳各类高端科技人才,实现了“物”的先进生产力与“人”的先进生产力的有机配置。调研显示,松江G60科创走廊的高端人才中,党员占有相当的比例。松江凯盛机器人公司有党员7人,90%从事技术开发和创新工作,而且以80后为主。为提高党员在高端人才中的比重,区委在每年分配发展党员指标时向G60科创走廊倾斜,着力把一线的优秀员工、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吸纳到党组织中来。2017年,全区发展党员600多名,其中有200多名是“科创走廊”的优秀白领。白领党员在“科创走廊”集聚,实现了党组织与先进生产力的广泛链接。
2.党的组织在“科创走廊”创建,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组织保证。党员在“科创走廊”集聚的目的是引领科技进步和转型发展。区委为发挥党员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创造性地把党员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组织起来,以科技生产力的能量聚合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一是围绕产业集聚建立党组织。建立产业群是现代国家提升产业能级的成功做法。G60科创走廊依据世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也走上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如何使产业群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能量增值?G60科创走廊通过党组织再造的方法推动了科技创新。正泰启迪智慧能源产业群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把党员按产业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不仅集聚了科技人才集体攻关的智慧,而且通过能量的交换推动了产业群的整体发展。二是关注行业特点创建党组织。行业之间有技术性质的相通性。依据行业特点建立党组织有利于通过智慧和技术的集合来推动产业能级的提升。我区为发挥行业之间的技术优势,把分散的人工智能企业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智能产业集群党建促进会。产业集群党建促进会打破体制机制的壁垒,打通行业系统内的组织关系,使隶属于不同街镇的人工智能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联接为有机的整体,极大地促进了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是紧盯重大项目对接党组织。科创走廊中的重大项目一般为松江的支柱产业,对松江的转型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实现重大项目的有效启动和运转,我区构建了区综合党委与落户企业、职能部门对接的工作机制,通过党组织与企业和职能部门的紧密联系开展跟踪服务,以确保每一个重大项目的成功实施。四是依据地域资源整合党组织。我区的新兴产业在绵延40公里的G60高速公路带布局,企业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区委为促进G60科创走廊的整体发展,创建了区域性的企业联席会制度。企业联席会通过党组织之间的联建、党员联动、产业联建、服务联抓和发展联谋,以资源的集聚推动区域内科技的协同发展。松江G60科创走廊党组织还与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让“两新”企业利用高校的师资、人才、技术和实验室助推科技创新。党组织在“科创走廊”建立,实现了党组织与科技创新的直接联动。
(未完待续)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松江区委党校联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