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荡镇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133家企业今年将完成清拆,预计减少税收2.5亿元,即便如此,全镇今年上半年实现税收总收入同比仍然增长19.28%,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石湖荡镇将经济发展的目光瞄准一期工业园区的二次开发,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打造总部经济,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推动了全镇经济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石湖荡镇一期工业区开发于2002年,早期入驻的企业主要为纺织业、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2015年开始,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工业区对企业实行政策性淘汰,并着手进行二次开发。
今年6月,作为石湖荡镇一期工业区二次开发的首个项目,上海酬勤家具有限公司改建项目开工。该公司落户石湖荡镇一期工业园区已有16年,主要从事沙发生产销售,此前的年均税收只有240万元。因不符合G60科创走廊产业导向,如今,酬勤家具已将生产基地搬迁至嘉善,只有总部和核心设计部门留在了石湖荡镇。酬勤家具此次布局调整共腾出80亩土地,为整个园区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土地空间。石湖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王国芳告诉记者,对于这来之不易的80亩土地,镇里经过审慎考虑,将其中30亩用于留住本打算外迁的外资成长型企业上海安凯希斯汽配有限公司:“解决了安凯希斯原厂房过小的问题,使该企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载体,扩大了产能,也就留住了每年1600多万元的税收。”其余的50亩土地上将开工建造6万多平方米的厂房,该厂房建成后将由政府进行招商选资。对于新入驻的企业,石湖荡镇将成立领导小组开展全面评估,税收、环保、是否符合G60科创走廊建设要求等都是评估的主要内容。“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符合G60科创走廊建设和石湖荡镇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是我们的招商目标,以往的那些投入大产出低、污染严重的企业,我们将一律拒之门外。”王国芳说,截至今年7月,有十几家企业未能通过评估。
在一期工业园区内,同样正在由生产型向总部型转变的还有劳动密集型企业上海华通开关厂有限公司。借着此次园区二次开发的契机,原占地面积100亩的华通开关厂自留了20亩土地转型升级为研发总部后,将生产全部迁至杭州萧山。利用其腾出的20亩土地,石湖荡镇引进了外商独资企业瑞氏机械工程(上海)有限公司,预计年税收达1000万元以上,目前正在进行厂房装修,预计今年10月投产。其余60亩土地上翻建了2.7万平方米的新厂房,目前已完成验收,后续也将引入符合产业导向、预计年税收达千万元以上的优质项目。“上海华通开关厂有限公司原来年均税收只有500万元左右,经过二次开发后预计年税收将达到2500万元。”王国芳说。
与此同时,通过二次开发,上海速腾包装有限公司也腾出20亩土地,预计年内将完成2.5万平方米的厂房建造,之后将引进港资公司艾柏克包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据统计,酬勤、华通、速腾所在的3个地块,原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二次开发过程中因企业符合产业导向和税收要求,被列为增容费减免项目,提高了容积率,建筑面积增加到了12.5万平方米,年税收有望从原来的890万元增长到73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133家预清拆企业中,上海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被镇里保留的企业。公司搬离保护区后,平移至政府回购的厂房内,这家年税收800多万元的高科技潜力型企业由此留在了石湖荡镇辖区内。上海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量产集成电路硅材料的制造基地,更是全球第六大半导体硅片供货商合晶集团的子公司。技术领先,管理先进,这样的企业正是符合我区当前产业发展要求的“香饽饽”,对于石湖荡镇来说,更是可以带动全镇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想办法将其留下。于是,镇政府积极行动,通过回购旧厂房,为上海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提供了现成可用的厂房,使原来30亩的厂房扩大到了60亩,进一步增加了产能,公司也因此省下了往外省市搬迁的费用。
淘汰落后的,留下优质的,引来先进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让一期工业园区实现了华丽蜕变,也让石湖荡镇的经济发展找到了转型的突破口。“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淘汰‘三高一低’企业,加快智慧物流功能区分区规划落地,推进全镇产业布局向先进制造类、科技创新类企业转型。”石湖荡镇党委书记沈冬林说,“同时还要抓好招商引资,全面激发招商活力,细化落实客户经理制度,营造优商亲商稳商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