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运营的货运车辆异地综合性能检测难;危险品运输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员稀缺;货运企业对行业政策法规了解不及时,导致违法违规情况出现……今年4月起,区运管所针对道路货物运输行业中的集装箱运输企业经济状况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两方面,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大调研,实现两个重点行业“全覆盖”监管。面对大调研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区运管所不断探索优化全区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的管理手段和经营模式,为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重点监管行业“全覆盖”
目前,我区现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1654家,拥有4637辆货运车辆,其中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共有13家,车辆总数为1396辆,危险品运输企业共有5家。“集装箱运输企业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在行业中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它们是货物运输行业中的重点监管对象,出于行业管理要求和监管标准,区运管所从来没有降低门槛条件和管理要求,因此对这两个行业的18家企业开展‘全覆盖’式大调研。”区运管所副所长丁海军说。
经过一个月的前期准备,集装箱运输企业经济状况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大调研于今年4月同时启动。在4月至5月,区运管所集中开展“全覆盖”式大调研。除了通过走访、座谈会的形式开展大调研,区运管所还专门为企业制定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全面涵盖了企业产业状况、规模发展等各方面。“有许多问题都是通过调查问卷才了解到的。”区运管所货运科科长蒋琴说。
法律规定,货运车辆必须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测,然而一些货运企业由于新开业或是车队长换人,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车辆综合检测过期了而企业却不自知,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载重12吨以上的货车必须加装具有测车辆速度、是否疲劳驾驶、是否按照正常线路行使等功能的GPS,GPS与全国货运车辆动态监管平台联网对接,行业管理部门和货运企业都可以随时在平台上监控车辆的动态情况,然而,同样由于对相关政策的掌握不及时,一些企业GPS机器故障未及时维护或是装有GPS的车辆离线超过规定时间,导致违规。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调研的开展,区运管所同时将法律法规、服务“送”进企业,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态,提高法律意识,让行业规范运营。
提对策促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因业务需求,货运车辆常常要异地运营,加快推行异地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成了货运企业的普遍诉求。在此次集装箱运输企业大调研中,一家注册地和经营地都在松江的物流企业提出,虽然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在松江,然而公司有6辆货运车从2017年起长期在重庆市运营,导致车辆往返重庆和松江进行综合性能检测耗费的经济成本过高。“由于特殊原因,货运车辆在外地做综合性能检测的信息不能与本市的检测平台衔接,因此行业管理部门每年在货运车辆营运证的审验工作中,要求货运车辆开回上海进行综合性能检测,这种形式增加了企业的营运成本。”蒋琴表示,异地验车的推行首先要进行全国联网,目前区运管所已将企业诉求上报至市运管处,异地验车工作现已在推进中。根据交通部关于推广异地验车的文件要求,今后全国的货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信息可在各地检测平台间互相衔接,从而降低企业货运车辆异地营运的成本。
车多货少,恶意超载,拉低运费……“我们通过大调研发现,货运行业存在运费低、利润少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冲击,一些中小型物流公司铤而走险,靠代收货款挣钱,拼命压低运费,导致一批小的弱的货运企业倒下,而大型物流公司价格则很高。”蒋琴说,针对类似问题,区运管所推动“互联网+监管”的方式,优化行业监管。“从前上企业检查带的是一张空白文书,发现什么检查什么登记什么。而自从实行“多效合一”监管模式以后,全面涵盖了检查内容,所有涉及到的行业检查的要求全都列在目录里,通过一张检查表就能实现多种监管效果。”蒋琴介绍,此前已在汽修行业推广成熟的“双随机一公开”行业监管模式,计划于在危险品运输行业推广,后续将逐步推广至各行业。
专业性强、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高、一旦发生事故危害性巨大,危险品运输行业一向是区运管所道路货物运输行业中的重点监管对象。然而,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较为稀缺,危险品运输企业监管面临诸多困难。“举个例子,危险品分为9大类,运输的货物是否属于危险品?属于哪类危险品?不精通这些业务很有可能导致在危险品装卸、运输环节以及人员应急处理能力方面产生问题。”企业的人才危机给区运管所如何确保危险品运输行业安全运营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区运管所将加强行业培训和宣传,通过座谈会、讲座等形式邀请龙头企业向其他企业传授经验,共享资源。同时,还将提高危险品运输企业一年两次的应急演练要求,促使企业深入学习相关案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