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的存量土地,转型用于影视产业发展,用地差价的问题怎么解决?工业用地建筑项目限高不利于影视产业的发展,瓶颈如何突破?从影视基地建设到中国特色小镇的谋篇布局,从动拆迁和安置分房到补社区综合治理短板,春节过后,车墩镇党委书记曹雷军带着全镇上下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大调研不是说出来的,是要干出来的。”车墩镇要抓住上海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小镇的契机,借助大调研的机会,把身子沉下去,发现一批问题,解决一批问题,在实干中拉近干群距离,在实干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实干中实现影视梦想。
当好产业发展“店小二”
“车墩全镇45.3平方公里都被纳入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中松江科技影都板块,这对车墩而言是件大事。”在曹雷军的脑海中,未来车墩影视特色小镇4.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以上海影视乐园(见上图)为中心,南有影视产业集聚区,北有“十六铺码头”新和平饭店”等展“现老上海风貌和影视特色的车墩集镇。
依托上海“文创50条”打造影视特色小镇,眼下影视乐园二期项目、昊浦影视、保云文创园、旗山文创园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而在大调研中,一批困扰影视文创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浮出水面。近年来,随着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的推进,车墩镇盘活了不少土地和厂房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调整规划或改变性质后用于商业开发,土地价值能实现翻倍增长,但如果用于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则是明摆着的亏本买卖。对此,曹雷军提出了对于工业存量资源转型用于影视文创产业发展给予财政资金补贴的建议。
“通过大调研我发现,车墩大力发展影视文创产业的定位及企业的诉求,在很多方面与车墩集镇自身公共服务功能配套的需求不谋而合。”曹雷军告诉记者,在走访阿特拉斯科普柯工业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时,公司的瑞典籍负责人提出,周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连喝杯咖啡都没地方”。“而另一边正在大力推进的保云文创园、旗山文创园等项目,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妙方。
自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车墩镇党政领导班子分14组深入150多家企业,实地走访交流,搭建沟通桥梁。只有走下去,亲身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把准脉、开好方子,真正为车墩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店小二’般的服务。”车墩镇党委副书记张军梅说。
解决基层干群急难愁
“公安部门提出增加岗亭,方便辖区内百余名辅警工作。”“房屋已经动迁,希望尽快落实安置房事宜。”“车墩文化活动中心百姓健身房工作日夜间不开放,这让上班族无法健身,希望工作日能延时开放到9点。”……翻开曹雷军随身携带的大调研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了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和需求。
“话说十次,不如实干一次。”在曹雷军看来,车墩正处于全新的发展机遇期,正好利用这次大调研的机会,进村居、走百企、访困难群众,听民声、集民意,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走访活动,不断汇总意见、吸纳建议,听取来自企业、百姓、村居等各方面的需求和困难,好好“大干一场”。
车墩的发展,最终的受益者一定是车墩的群众。截至目前,车墩镇累计收集各类调研对象反馈问题和建议171条,其中42条已经落实解决。前不久,车墩完成了2352套安置房的分房工作,眼下又组织了442套新房源供居民看房、选房。与此同时,2226套新建房源将于今年底结构封顶,明年下半年可以分房。“这样一来,基本实现了全镇动迁居民户均至少1套安置房,彻底解决动迁安置户长期过渡在外的难题。”曹雷军说。
“干事创业离不开人才。”在调研中,车墩镇城管中队向曹雷军反映了队伍建设的问题。车墩镇党委经过研究,一方面将优秀的城管辅助队员纳入镇级人才梯队建设范围,选任多名队员到居委会或镇属单位任职,打通了城管辅助队员的晋升通道;另一方面又通过镇社保所的季度招聘,为车墩城管中队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保障城管执法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