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居委会,帮我解决了漏水问题,我的心病也好了。”知雅汇志成花苑小区居民何金根指着卫生间吊顶上的渗水点说。近日,九里亭街道党工委书记金正斌一早就来到何金根家中,回访他家漏水问题的解决情况。原来,何金根家漏水已有三年多,他和楼上业主交涉一直未果。何金根所在的知雅汇居委会干部在一次走访中得知此情况,便记录在走访日志上。这条信息被收集在居民区走访汇总台账后,被金正斌注意到。于是,他就直接到何金根家中去查看漏水问题有没有解决。
何金根告诉金正斌,居委会知道后立即出面与业主沟通,业主口头答应说会重新做好防水,但迟迟没有实际行动,后来居委会了解到原业主已将房屋出售。新业主搬来后,居委会第一时间上门告知新业主漏水情况,经过多次耐心沟通,新业主最终答应给卫生间重新做防水,并在物业的配合下找来了工程队,这才解决了何金根多年的心病。“居委会一直把我的事放在心上。”何金根感激地说。金正斌表示,要借“大调研”的契机进行回访,聚焦居民区工作十大制度的落实,检验日常走访制度的执行情况,检验居民区干部对居民诉求的处理情况。
事实上,九里亭街道从去年8月起试行了“居民区工作十项制度”,其中的核心就是基层干部的日常走访制,“要走得进门、说得上话、入得了心,才能发现得了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金正斌表示,通过这样的“大走访”,来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让干部迈开腿、沉下身、找问题、解难题。“可以说,大调研与我们去年实施的大走访是一脉相承的,在走访中发现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问题。”金正斌告诉记者,九里亭街道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如果居民区工作出现“机关化”现象,那基本情况更难掌握,社区能人更难寻找,居民问题更难解决,深厚感情更难建立,这种情况下,日常走访制度应运而生。
像这样的居民诉求,被一条条记录在厚厚的台账中。自走访联系制度实施以来,各居委会累计走访居民1.08万户(次),已解决居民各类诉求1144件。在九里亭街道,“大调研”工作与已经实施的三项机制相结合,居民区层面,将居委会干部列为调研主体,与“居民区工作十大制度”中的日常走访制、网络联系制相结合,街道层面则与机关干部挂钩联系社区网格、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相结合,共设置12个调研小组,深入社区、学校、驻区单位、企业、商圈进行调研,继续加大走访频次和问题解决力度。
3月1日是九里亭街道的首个“无会集中调研日”,以后每周四街道也尽量不再安排会议,让街道和居民区工作人员走进社区、深入群众进行调研。
“大调研工作不需要花拳绣腿,必须唯实唯干、克难奋进,就是要深入到社区中,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延伸,我们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工作的传家宝继续传承下去。要倾听群众心声,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解决长期存在、难以解决的困难,变上访为‘下访’家访’。”在金‘正斌看来,街道的大调研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民生实事上,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最大的民生。作为九里亭居民区的挂钩联系干部,金正斌当天又来到九里亭的一处老宅基房区域,走进219号朱文云家,只见卧室的大衣橱顶上放了五个大盆。外面下雨,里面也下雨。”朱文云指着“房顶的一个个窟窿说,1975年造的老房“子了,上面一块一块掉东西,住在里面心惊胆战。”朱文云的老伴说出了心声:“我们是真的盼着快点拆迁,住到楼房里。”
九里亭居民区老宅基房尚存209户,环境状况脏乱、水电供应不足、监控设施缺乏,居民要求动迁的意愿达到了99%。今年,街道将九里亭居民区老宅基房农民搬迁工作作为实事工程来抓,尽快落实资金、调整规划,使该区域居民早搬迁、早安置、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