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改革第十载 巾帼花开别样红——记小昆山镇平凡岗位上的优

2018-03-10 00:09:47 作者:注册松江公司

2018年是小昆山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无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青春与激情的女性自愿参与、服务社会,成了镇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全职妈妈努力转型

  来自周家浜村4组的范冬英今年37岁,曾是全职妈妈的她在2016年9月成为周家浜村5名家庭农场主之一,她也是小昆山镇最年轻的女家庭农场主。
  “刚开始,我分到的155亩农田中,100亩存在严重的杂草稻问题,属于基本荒废的田块,让我这个连最基本的草和水稻都分不清楚的农业‘门外汉’犯了难。”范冬英多次请教区、镇两级的农技专家,并翻阅了大量资料,得知杂草稻一旦在稻田中“安家落户”,就会拼命与栽培稻争夺阳光、养分、水分和生长空间,而且边成熟边掉落,生命力极其旺盛。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杂草稻所用的药剂,后续全靠人工拔除。
  在专家建议下,她抓了500只鸭苗放在田间,等水稻收割后把掉落的杂草稻稻谷当饲料来喂养。开春后又配合上水、耕翻,到6月中旬再配合机插秧,表面的杂草稻基本控制住了。但到7、8月份搁田时,杂草稻再次一批又一批长出来。范冬英请了十几名帮工,顶着高温烈日,来来回回拔了三趟,那两个多月光人工费就花了8万多元。到9月中旬水稻基本收浆后,范冬英又用镰刀割去之前漏拔或者之后又新长出的杂草稻。在她的坚持努力下,杂乱不堪的农田渐渐焕发生机。
  那段时间,范冬英每天凌晨4点起床,5点准时下地,人瘦了15斤不说,还被晒褪一层皮,身心俱疲的她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我知道有人并不看好我,认“为我一个小姑娘肯定吃不起苦,熬不下去;也有人劝我这样的田块别再折腾,吃力不讨好还亏本;还有的说我做到这样可以了,不用太拼,可再多的声音都不能影响我坚持做下去的决心。还没努力就放弃从来不是我的作风,半途而废更不是我的风格,只要我认定是对的且有意义的事,我就会‘一战到底’。”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范冬英已迅速成长为一名“新型”女农民。2017年她考出了拖拉机驾驶证,今年她准备报名参加收割机、喷药无人机培训。她还注册了自己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设计了大米包装袋。“做一个优秀的农民是我后半生的人生定位,也是我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今后我还有着很多农业知识和种田技能需要学习,但天道酬勤,我坚信只要肯学肯干,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我。假以时日我一定能成为一名会种田、懂技术、善管理的优秀女家庭农场主。”

  身兼数职发挥余热

  “别人的手机里都是自己孙子孙女的照片,但我的手机里,大部分是小昆山镇亟须整治的环境照片。”退休10年的陈占兰刚获评2016-2017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平日里,身为小昆山镇市民巡访团团长的她总是举着手机、拿着笔记本,在大街小巷走走停停、巡查总结。
  以前的玉昆菜场,摊位不规整、门面凌乱、菜叶垃圾一大堆,不仅居民不愿意去那里买菜,连商户都叫苦连天。陈占兰得知情况后,迅速召集队员,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抄起笔记本、带上手机,陈占兰每天清晨6点就出门,坐上公交车,从松江城区赶到小昆山镇,开始一天的检查。从菜场的门面到犄角旮旯,从菜场内部环境到周边绿化带,她不仅把菜场的脏乱差记录下来,同时与菜场管理者和镇、居委会沟通,给菜场提管理意见,给相关负责人出谋划策。几个月下来,菜场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家也更愿意去那里买菜了,玉昆菜场还被评上了区“五星级菜场”。现在每次去菜场,商户们都要跟陈占兰打招呼:“陈老师又来检查啦,你可要多给我们提提意见啊……”
  除了市民巡访团的工作,陈占兰还身兼数职,她是镇里老年协会的秘书长,是周家浜村里的调解员,是社区学校的全员教育推进员、党小组长。她结对了5个老人,每周要去陪他们拉拉家长,是孤寡老人的好伙伴。她也是村里居民倾诉的知心大姐、是社区学校的陈老师。她退休10年,却每天早出晚归、风风火火。“闲不下来啊。”陈占兰笑着说。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工商注册、代理记账、银行开户、公司变更、公司注销、资质办理,就来财穗通企服

更多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