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已经召开,松江干部群众热切关注,通过收听收看直播和新闻等方式关注相关报道。我区广大市民群众都有哪些期待和希望,对哪些领域的发展和改革最为关注?本报记者日前兵分多路,采访我区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倾听他们对“全国两会”都有哪些期待和愿景。
科创走廊有新气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松江依托G60科创走廊,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LA产品经理、产品及测试部经理韩辉说:“只有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产业人才,我国才能真正建成制造业强国,‘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期待国家能够研究出台更多扶持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上海莱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千军期待出台扶持区域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与国际先进制造业进行合作对接,推动产业实现全球卓越领先地位。
罗鞘是翼侠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对于未来的创新创业,他满怀期待:“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针对创业者的政策和福利,比如说税务方面的税费减免,科创项目方面的政府资金扶持,场地的扶持等,让我们创业者可以轻装上阵,在创业的路上闯出一番新天地。”
良好的科创环境,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G60“零距离”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孙珏说:“期待‘全国两会’出台更多审批事项的改革,如无纸化审批全面推进,既可以减少后台压力,又提高办事效率,这些对于G60科创走廊建设有推动作用。”
新型城镇化有实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区的旧改工作让岳阳街道民乐小区居民征小妹感触很深:“房子新了,小区美了,停车也方便了,仿佛找回了二十年前住进新家的感觉。”居民征小妹1997年搬入岳阳街道民乐小区,二十年来,她见证了小区从新到旧,再在短短一年内完成华丽蜕变的过程。
政府干实事,群众有实得。今年70岁的浦丽娟是九里亭街道居民,2012年从市区搬来松江,她感到这几年郊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听到“全国两会”召开的消息,她感到很期盼。作为一个腰腿不便、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盼望的就是家门口有医院,出行方便。她表示,以往城镇化脚步太快,很多配套设施没能跟上,希望政府在规划建设上多从居住者的需求出发,有更多人性化的措施。
“老师告诉我们‘全国两会’上会有关注民生的提案和建议。”工作日一早,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高一学生杨佳佳在松江汽车东站转车去学校,家住车墩镇的她每天上学需倒两趟车,耗时近2小时,谈及‘全国两会’她期盼道:“城区里有轨电车建起来了,乘公交也越来越便捷了,我希望镇上的交通也能更便捷一些,期待‘四网融合’快建成。”
乡村振兴,农民充满期盼。蔬果基地菜农金慧芳说:“这些年,国家对农业很支持,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我希望今年“全国两会”能继续关心农民,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小型承包户多一点关心、支持,现在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从事农业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我们小型农户现在已经很难再承包到土地。”
泖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孙维刚扎根社区医院12年,这些年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中的利好政策他一直看在眼里,孙维刚表示,期盼未来国家能出台更多好政策,让基层的社区医生有更多机会提升专业素养。家住泖港镇的吴先生是孙维刚的“老熟人”了,去年他在泖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拍片显示肺部有阴影,通过双向转诊制度吴先生立即去到了区中心医院做精细检查。“后来我被查出是肺癌,真是要感谢孙医生及时帮我发现异常,及时得到治疗。”吴先生很是感激,“我希望今后农村能有更多像孙医生这样专业、可靠的好医生。”
加快生态人文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宝珠表示,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关键渠道,我们已经逐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思政课堂、内化于教学,进而将大学生的生态理念转化为生态行为,以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生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期待松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绽放新颜。”凯盛公司绿化工人林金妹说,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安全和美好。
精神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小昆山镇文晋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沈燕红告诉记者,文晋院是动迁安置小区,刚搬进来那会儿,楼道堆物、宠物散养、高空抛物等乱象时有发生。如今在居委会和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固有的陋习消失了。她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很期待“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建言献策,帮助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区文化馆馆长陆春彪认为,党中央对文化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程,是一项关系到人的社会活动的鲜活的开放性工程,人和人、文化和文化间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松江作为“上海之根”,人文建设大有可为。
“希望‘全国两会’能关注导游的收入与养老问题,现在有些导游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也期盼松江全域旅游越做越好,吸引来更多的游客,用美景、文化留住游客,让游客能在松江多玩几天。游客多了,导游收入也会提高。”君汇旅行社导游张健说出了自己的期盼。
履职尽责不松懈
事业靠人,人靠精神,精神靠理想信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三支队四大队十三中队一排排长宋科翰表示,作为一名武警官兵,维护地区社会稳定,保卫松江人民美好生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一定初心永不忘。我希望‘全国两会’期间能针对军人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军属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细化的政策措施,并逐渐付诸实施,真正让军人有存在感、获得感、荣誉感。
车墩派出所治安民警徐喆杰期盼着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对构建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的执法责任体系、完善的执法保障体系等精准建言。他说,随着我区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对每一位民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也需要一个更加健全的法治环境。
群众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城市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作为守护城市有序运行队伍的一员,广富林城管中队队员吴文文感到责任重大。他说:“身为城市管理者,我们要更勇于担当,创新工作,让城市通过精细化管理变得更美是一门学问。希望‘全国两会’后,能出台更多接地气、有智慧的管理办法和条例,让我们在新一年的工作中继续为民办实事、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