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江的土地上活跃着39.93万名志愿者,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总数比例在全市名列前茅,他们将爱心汇聚成暖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着“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共筑“大爱松江”。
广泛参与,弘扬奉献精神
上海辰山植物园自2010年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园区介绍、路线引导、科普讲座……挥洒着汗水、微笑服务的志愿者身影出现在园区的各个岗位上,传递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起初志愿者以松江大学城各大高校团体为主。作为社会实践的平台,大学生志愿者自觉服从工作安排,数小时坚持在岗位上微笑服务,午餐都是轮流去餐厅迅速吃完。之后在区域联建带动下,60余名社区退休人员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他们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各项服务工作,老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母泽林更是被聘任为“市民园长”。
此外,一些生活在上海、热爱植物的外籍人士也成为园区志愿者,形成了志愿者服务的常态。来自澳大利亚堪培拉植物园的园艺师Peter Feilen为辰山植物园职工培训园艺技能,抽空还帮忙纠正园区英文标识标牌中的错误,为游客带来更加准确的指引;还有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长木花园的园艺师潘多拉,为辰山植物园职工讲授树木修剪技巧、介绍美国本土的可食用植物和长木花园的圣诞节布置技巧。目前,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和外籍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志愿者团队,以“诚心辰意,爱传大众”为服务宗旨,成为辰山植物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股清流。在辰山植物园举办的历届草地音乐节、兰花展等大型活动中,志愿者们热情的服务受到游客的交口称赞。历经七年,辰山植物园的志愿者队伍如今已经超过千人。
凡人善举,凝聚向善力量
“33年弹指一挥间,我早已把袁大哥当作了我的‘亲哥哥’,照顾他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份责任和一份爱。”60岁的朱永林是叶榭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低保受理工作人员。1985年5月的一天晚上,时为叶榭派出所合同民警的朱永林在巡逻时与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在家附近摆摊修车的袁校顺相识。临近收摊,朱永林主动上前搭了把手,没想到这一帮就是33年。从那天起,朱永林开始照料独居的袁校顺每天的生活起居。他常自掏腰包为其购买生活必需品,还帮他安装了电话。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朱永林都要到袁校顺家里去看望照顾他,有时陪他聊天、给他讲新闻,有时陪他看病。33年来,袁校顺
最长一次没见到朱永林的时间是3天。
此外,从2010年起至今,朱永林还帮助了近1500名行动不便的白内障老人。术前提示、安慰,术后为他们端水、打饭,搀扶他们上厕所……他无怨无悔地帮助这一眼睛不亮、耳朵不灵、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践行着对老人和他们家属的承诺:开开心心去手术、平平安安送回家。“或许有人会笑我傻,但当我陪伴照顾着袁大哥时,当我用心服务着白内障老人时,他们的一个微笑、一句感谢都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的家人也一直支持我做善事。我热爱生活,崇尚志愿精神,我相信爱可以温暖每一个人,可以改变一切。”朱永林说道。
地校联动,服务点多面广
“七色桥”地校党建联盟是广富林街道的品牌项目,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街道21家基层党组织与7所高校21个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360志愿服务”“暖心驿站”“益助学”“心理咨询室”等志愿服务项目,取得了“1+1>2”的效应。每周一到周五下午5点半,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都会来到文翔名苑,为孩子们提供帮教服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街道充分发挥中国移动、松江消防支队等驻区单位优势,引入松江爱心家园、绿行社、松草体育等社会组织开展生活服务、政策咨询、援助指导、知识宣传等活动,实现了志愿服务力量聚沙成塔。此外,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党建指导站建立后,100名党员志愿者为企业员工提供艺术指导、事务咨询等近30类服务,4400余名社区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清洁家园、交通文明执勤、“六乱”整治等活动,“河道天使”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每天对大学城14条河道进行巡查。社区志愿者开展陪聊、读书读报、上门量血压、理发、代缴水电费、送医等服务,切实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广富林更有温度,居民更加幸福,这是广富林志愿服务工作的愿景,也是每个志愿者的共同心声。我们坚信,广富林的志愿者工作会温暖感动更多人,让我们的社区更友善、更美丽、更幸福。”广富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2017年,1家区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完工,16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验收。所有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其中1名志愿者入围2017年度“全国最美志愿者”,1家社区入围2017年度“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45名志愿者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19名志愿者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25个集体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区志愿者们不为任何薪酬参与社会服务,用点滴行动向社会传递着“大爱松江”的正能量;不求任何回报用心帮助他人,用凡人善举汇聚起“志愿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