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松江区G60科创走廊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推行全流程预审……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春第一个工作日,我区发布了《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发展“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十字要义改革理念和工作主线,力求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生态。
“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与外省市相比还有差距”“土地取得手续办理时间比较长”“各部门各自设立审批窗口,一个项目要跑很多窗口去报批”……随着海尔智谷、正泰启迪智电港、修正集团、超硅半导体、国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G60科创走廊,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审批提速,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然而产业项目行政审批在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瓶颈和制约,需要以系统集成的思维全面推进改革。自去年4月起,区委、区政府着眼于查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对各审批部门、街镇、园区、中介服务机构等进行了深入调研,找准了产业项目审批工作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边调研、边整改、边推进。此次《方案》的发布,是我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制度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提供精准、有效的制度供给,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出的“处方”。
据了解,《方案》推出了8项新举措,分别是成立集中审批中心、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区域综评机制、推行全流程预审、提供全程免费代办、优化土地配置利用、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推进商事登记改革。
“原先企业进了办事大厅,还要跑不同的业务窗口进行项目审批,现在只要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全部办好。”区审改办副主任吴江天介绍说,按照《方案》内容,现有审批机制被打破,新成立的松江区G60科创走廊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设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为本区社会投资项目提供集中审批服务,实现“中心受理、中心审批、中心发证”,避免了过去的“证出多门”。
审批中心设立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各类审批申请材料,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从“一门式”受理到“一站式”受(办)理,审批服务流程进一步简化。“成立项目审批服务中心,让各个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入驻’中心,企业办理业务只要跑一个综合业务受理窗口,一系列审批流程都在内部流转。”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陶明说。
让企业少“跑腿”,政府多“跑腿”。根据《方案》内容,我区将建立区、街镇(园区)两级代办机制,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即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代办中心,各街镇、园区设立代办分中心,为产业项目审批提供“店小二”式贴心服务。代办员由区投资促进中心统一培训、考核、管理,持证上岗,“一对一”帮企业全程免费代办手续。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项目才可以享受全程代办服务?松江有多少全程代办员?如果仅仅面向重大项目,在中小企业主眼中,营商环境如何称得上公平?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方案》的制度设计中有一个项目准入机制,目的是在目前土地资源极为珍贵的情况下,对项目进行把关,引进优质的、符合产业集群发展导向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防止高污染、高能耗的劣质企业落户松江。根据G60科创走廊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区产业定位,建立项目准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引进投资项目时,对照综合指标进行评定,一旦项目准入后,相关信息立即由区经委报送至区审批中心和代办中心,由代办员主动对接企业,提供全程代办。目前,首批28名代办员是从全区招商服务业务骨干中遴选出来的,之后还将通过培训、考核,不断扩大代办员队伍规模。据了解,全程代办服务不仅限于重大项目,根据自愿原则,任何企业只要提出代办需求,我区都将提供标准一致的全程代办服务,体现“店小二”待客以礼、一视同仁的服务精神。
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在全面取消区级设定的审批事项的前提下,我区针对法定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度,将项目开工审批流程整合为设计方案环节和施工许可环节;推进“多评合一”“多图联审”;整合业务办理,审批中心工作人员由“专科医生”转变为“全科医生”;削减审批层级,严格实行“一核一审”制,实现项目审批全面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审批流程方面,我区在原来并联审批基础上大胆突破,在全市率先提出全流程预审。项目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前,经企业提出申请,各审批职能部门提前介入,提前审查技术性资料和其他资料,完成开工手续的全流程预审。在项目取得土地、具备法定审批条件后,各审批职能部门立即将预审批转换成正式审批,确保项目在拿地后迅速开工。据透露,该措施实行后,企业拿地后获得开工许可,最快只需15个工作日。然而在没有实施预审时,项目从取得土地后到获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限是38个工作日,其中还不包括审图、评估评审等第三方服务环节的时间,在实践中,原来产业项目获得施工许可证的时间一般都要3个月以上。
所谓“零距离”,就是“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简政放权”指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区里面的审批该放的全放;“互联网”指互联网政务要扁平化发展,实现“不见面审批”;“店小二”指政府为企业提供代办服务。通过改革最终达到简政放权让制度性交易成本趋向于无穷小,互联网让政务服务和企业的密切度趋向于无穷大,“店小二”精神让政府的办事效率趋向于无穷高,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心理距离实现“零距离”。推出《方案》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把审批服务放到离企业最近的地方,原来政府和企业是“面对面”“背靠背”,现在要做到“肩并肩”“手拉手”和“心连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企业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便捷高效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企业青睐、落户并扎根G60科创走廊。
依托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功能板块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根据规划标准和区域评估评审数据,我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区域综评机制,推进“多规合一”。完善项目准入评审机制,对照综合评审指标体系实现一次性区域综评,准入后的项目不再进行相关单项审批和评估评审,切实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此外,根据《方案》规定,我区将继续优化土地配置利用,大力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深化商事登记改革。
《方案》的发布让不少企业充满期待。“作为落户松江多年的企业,松江区这次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我们很欣喜。”正泰集团副总裁、正泰电气总裁陈成剑表示,本次出台的《方案》中,全程代办服务、全流程预审,以及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正泰集团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不论是对正泰智电港二期的发展,还是今后落户智电港的项目,都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管理中心主任孟庆红说:“之前企业电力不足,要申请提高用电量,但是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耗时不短,现在设立审批服务中心,有专窗提供一站式服务,办事效率肯定更高。”“以前仅办理土地取得手续就至少需要两个月,办理时间太长。”聚威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晶说,“松江在新年首个工作日就推出了全流程预审的措施,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节省了企业成本,是政府送给我们的一份新年大礼,让我们更有信心在G60科创走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