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桥和闵行交界的新桥镇新闵地区居民而言,“最后一公里”出行难的尴尬局面将得到有效缓解。区交通委、新桥镇、区公安交警支队等多部门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继续推进构建“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推进建设有轨电车网络、优化地面公交布局、深化镇域公交改革、打通区区对接断头路等,从根本上改善新闵地区交通出行难问题,让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交通问题成了“心病”
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员的导入,使位于莘松路沿线新闵地区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变得愈发迫切。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新闵板块拥有近40个别墅区和公寓小区,人口导入超负荷,据统计,目前区域人口已达5.9万人。长久以来,新桥人对早高峰期间莘松路隧道拥堵的壮观场景印象深刻,甚至将其戏称为“上海的早晨”——交通堵塞的典型风景线。这里车人混杂,通常要拥堵40多分钟甚至更久,居民们怨声载道。
今年6月份,新桥镇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在新闵地区居民中走访调查发现,这里的居民大多从市区迁入,往市区方向出行的需求很大。然而,受限于镇域公交体制,公交配备间隔时间长、车型小,加上交通拥堵、出行不便,当地居民迫切期盼家门口的公交系统能够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融合衔接。据悉,莘松路目前是该区域通往市区的最重要通道,这段拥堵的“最后一公里”成了当地居民的一块“心病”。
公交线网年内调整
“我们将加快推进镇域公交改革,打破当前公交线路行政区划固定模式,尽快将东北片区的镇域公交全部纳入区管大交通平台,最终实现一体化网络、差异化运营、特色化发展的目标。”区交通委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尽快开展全区公交专项规划和各片区公交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年内先行启动新桥地区的线网调整计划。
按照初步的工作计划,将对125路继续增加运能,更换车辆、增加班次;松莘B 线将增至14辆;对连接新闵地区的公交线路,将根据客流实际情况增加发车班次。同时,配合有轨电车建设进度,计划将松江49路延伸至临港松江科技城,加强松江50路与有轨电车衔接,松江52路部分线路走向将调整到莘砖公路上,松江68路将加强与有轨电车T1线的衔接。此外,区交通委还将积极争取增辟一条新闵地区至顾戴路的跨区域线路。
“以后新闵地区的居民将有更多的出行选择。就以往的公交运力,大家最多只能到莘庄,要去更远的地方就很不方便了。希望通过这次公交线网的调整,能够给需要前往市区中部、北部的居民带来更多便利。”松江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运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交线网调整后,车辆、班次都将增加,当地居民出行的候车时间将缩短。
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家住新闵社区的张先生在市区上班,以往他每天都要一大早赶上公交车,熬过漫长的堵车时光,才能到达莘庄地铁站。去年以来,他转变了这一段短途接驳方式,改为骑共享单车前往地铁站。“我在手机上下载了三个共享单车APP,只要天气允许我都是骑车去地铁站,虽然骑车也要花不少时间,但是省得坐车堵在路上。”张先生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区交通委表示,将继续督促区域共享单车投放平衡,鼓励通过共享单车等形式丰富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选择。
新桥镇有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在优化公交线网、创新公交出行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居委会宣传,建议有需求、有条件的居住小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针对日常出行方向相对集中的居民,安排社区班车批量接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上下班来往地铁站的困难。
区交通委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鼓励社会资源采用定线包车的形式,通过备案,明确现有租赁公司客运行为,作为普通公共交通的补充方式,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弥补常规公交的短板,同时规范现有小区班车的经营行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
打通断头路勤整治
道路是公交的载体,道路不通则公交不畅。区交通委表示将进一步推进沪松公路快速道项目的建设,同时尽快打通包括明华路、申北四路在内的多条断头路,促进新闵地区通达便捷的道路体系的形成。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道路都是新闵地区居民通往市区的要道,建好之后,新闵居民的出行会比现在便捷得多。”
按照规划,莘松路拓宽工程将于下半年开工建设,原本的双向四车道将扩建为六车道;春九路申北四路隧道工程也已经提上规划日程,建成后将起到分流莘庄方向车辆的作用。为了保证多项工程的顺利推进,新桥镇通过协调企业搬迁和农民房动迁等措施腾挪土地,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完成。
此外,针对交通拥堵的现状,新桥镇交警部门也将开展常态化整治行动,保证居民出行安全。每天早晚高峰期,交警部门将在春九路、场东路、城西路、陈春公路等多个车流量大的路段,派出多组执勤人员现场执法,每组由1名交警和4名协警组成,及时疏通拥堵车辆、处理交通事故。同时,在全镇各类志愿者的配合帮助下,劝阻各类交通不文明行为,力保道路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