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若是在工作日去居委会办事,常会为“时间”的问题而苦恼。由于居委会的作息时间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作息时间基本一致,上班族到居委会办事需要向单位请假,很不方便。然而,中山街道南门居民区的上班族们却没有这个烦恼。
下午5点45分,已过下班时间,南门居委会的大门依然开着,上班族居民陆续回到小区,需要到社区办事的,干脆直接来到了居委会办公室,办完事再回家。“时间延长了,不用特地请假了,为居民办事提供了方便。”前来办事的居民们表示。为切实有效解决上班族居民办事不便的问题,南门居委会自2010年起,实施“错时工作制”,至今累计受理事务958次,为1137人次提供服务。
时间错开服务紧跟上
错时工作制每天安排居委会干部、协管员各一名,提前一小时上班,中午不脱岗,下班提前1小时(工作时间为7:30-16:00);再安排一名居委会干部推迟1小时上班,推迟1小时下班(工作时间为9:30~18:00)。这样,每周一至周五工作日的7:30~18:00,都有一名居委会干部和协管员受理居民事务,另外还配备一组机动人员。
下午5点半,居民小王下班后匆匆赶来。他儿子即将入小学,人户分离,报名上学需要居委会开具居住证明。他向当日值班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立马按流程为他开出居住证明。他由衷感叹:居委会的服务真是“以人为本,贴心周到。”
居委会工作人员有一本工作手册,详细登记了错时工作制受理的事务,包括时间、受理人姓名、来访人姓名、住址、电话、受理内容等。受理事务能解决的,当场及时答复解决;一时不能解决或有疑虑的,
提交班子工作会议,集体商量解决。
居委干部成为“多面手”
由于居委会实行的是条线分工制,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般只熟悉各自分管条线工作。居民上门来咨询、办理非对口条线工作时,不能一次办结,可能需要两次或者多次办理。错时工作制实施后,居委会着力培育“全科居委干部”,使居民能进一个门,找到一个人,做成一件事,让“错时工作制”真正收到实效。
如居委会工作人员张颖主要负责司法调解工作,不过她对于社区治理、社保等政策也都熟稔于心,就连宠物打针时间、老年人体检登记等具体事宜的办理她也都了如指掌,但凡有居民前来咨询,她都能细致准确地予以解答。其实,南门居委会每个工作人员都像张颖一样,都是“多面手”。
张颖手机里有一个微信群,里面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大家会定期把近期重点工作发到群里,如有最新政策变化,也及时互相告知。居委会还定期开展条线业务培训、交流,由条线干部负责讲解、辅导,通过学习辅导,使居委会全体干部掌握各条线工作要点及工作流程,及时了解各项政策法规。
南门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错时工作制的实施,强化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树立了“错”开的是时间,“对”上的是服务的理念,使前来办事的居民无论遇到哪位居委会干部,都能熟练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需要办理的事务,让居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