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 织密织牢网络 打造平安高地——我区争创“长

2017-07-20 22:03:01 作者:注册松江公司

经过不懈努力,我区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连续五年被评为“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两次囊括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长安杯”,成为上海市唯一一个自2005年以来蝉联“长安杯”的城区。眼下,全国综治“长安杯”评选在即,我区立足“大平安”理念,正以共谋、共创、共享大平安的信心和决心,努力争创“长安杯”三连冠。

  源头抓起夯实群众基础

  群众是平安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平安建设的力量源泉。近年来,我区不断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义工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助推平安中的重要作用。至今,全区共有3.1万名平安志愿者,分散在600多平方公里的大街小巷、村居企业,成为社会稳定的助推器。泖港村平安志愿者杜国伟之前学过水电工,在巡逻中发现哪家水管坏了、灯不亮了,他就撸起袖子义务帮着维修,解决了许多家庭的急难愁问题。腰泾村网格长夏元林去年在巡查时,遇到三例老人突发疾病被紧急送医的情形,幸亏他和其他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措施得当、抢救及时,三位老人都转危为安。泖港镇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泖港镇通过‘一带二’3人团队的志愿服务模式和一条指定线路的巡查、一项每日报到的制度,把全镇80名网格长和357名志愿者组成一张疏密有度、规范有矩、全年无休的网络,覆盖全镇每个角落,确保纠违巡查有震慑、矛盾纠纷及时调、普法宣传进家门、帮扶救助有人管。”

  治安技防形成防范体系

  今年春节前后,市民赵先生收到了家中的智能摄像头报警,他通过手机远程查看监控发现,一名陌生男子正在家中游荡。赵先生立即报警并往家赶,等他回到家中时,民警已将小偷围困在屋内将其擒获。
  作为广富林街道科技防范工程的一部分,目前已有600余户家庭安装了家庭网络云监控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家中情况,一旦有人闯入便触发报警。业主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室内情况,还可以通过扬声器向家中喊话,监控录像的云存储模式还能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证据。该系统的入户推广,将与现有的街面治安探头、小区技防监控、沿街店面监控一起,形成相互补充的社会治安技术防范体系,有效降低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率。今年1~5月份,广富林街道入室盗窃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5%。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通过加快‘四级联网、三级管理’综治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全区视频监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打造精细化防控体系,努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效能。”区政法委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杨宗贵说。目前,全区17个街镇、321个村居约1.67万个视频监控点已实现联网运行,有效地覆盖了主要道路、重要部位、复杂场所。

  创新治理打造平安品牌

  “上午播农业生产知识,下午播养生知识,晚上宣传防火防盗等。”石湖荡镇东港村干部介绍说,“综治平安‘小喇叭’是群众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的平台,我们播放的内容一方面贴近百姓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对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村民的认知度,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据了解,东港村自行出资9.7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场所安装了23个小喇叭。“小喇叭”工程从2013年设立运行至今,在提升社区治安环境和村民自身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东港村治安类事件年均发生率比之前降低了两成。
  “社会是平安建设最大的资源库。”区综治办副主任赵剑平告诉记者,“各街镇积极响应‘平安建设一街镇一品牌’活动,纷纷创建符合各区域实际的特色品牌。”中山街道作为在全区首个启动实施“四位一体”社区服务共同体模式的街道,将人均发案率、安全隐患整改数等影响社区平安建设的元素纳入“星级评定”的核心考核指标,对辖区内33个封闭式小区及商业广场进行季度评分,并定期在“社区警务”栏公布平安星级指数,设立专项基金对五星单位予以嘉奖,对二星单位予以通报整改。同时,岳阳街道的“我为小区巡逻一天,小区为我守护一年”,车墩镇的“联楼共治”,佘山镇的“红徽章”等,都已成为松江平安建设中的品牌项目。
  目前,我区17个街镇综治中心已实现一体化、实体化运行,同时居村综治工作站创造性地成功实施“四站合一”工作模式,在城市核心功能区设立了“平安联创工作室”,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工商注册、代理记账、银行开户、公司变更、公司注销、资质办理,就来财穗通企服

更多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