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条河还是没人愿意靠近的黑臭河道,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漂亮了,鲜红的步道、翠绿的植被,看起来赏心悦目!”家住仓吉一村的王宏伟说起家门口这条河的变化时,感慨万千。位于永丰街道玉佳工业园区内的华星西河,1.67公里长的河道两岸建起了透水混凝土防汛通道和栏杆,再配套上9621平方米的绿化,1500平方米水生植物形成的“水上浮岛”,还有已达到Ⅲ类水质的水环境,俨然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从人人避而远之的黑臭河道,到如今水清岸美的“样板河”,去年开始的中小河道综合治理让华星西河实现了蜕变。
华星西河是区委书记程向民担任河长,挂点督办的黑臭河道。2016年,程向民在察看华星西河的整治时提出,以“河长制”为中心、“纳管制”控源截污补短板、“网格制”确保水陆联动无盲区的“三制并举”。在区委和有关部门的指导督办下,永丰街道对华星西河展开全面治理,到今年6月底已完成沿线企业动迁、河道疏浚、管网改造、违建拆除、水利配套等主要治理任务和工程建设。
水岸联动拆违整治屡出实招
整治伊始,永丰街道就成立了华星西河专项工作小组,经过详细排查,明确了雨污混接、污水直排、私搭乱建等导致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并建立电子档案,制订专项计划,为全面治理奠定了扎实基础。华星西河的河道蓝线范围内共有违法建筑物、构筑物24处,共计1.6万平方米。此前河东侧工业区内有一家企业在石驳岸上自建了一堵围墙,之前在土地出让时蓝线只划定了3米,如果再后退4米将影响主干道车辆进出街道。工业区管委会为此前后六次找业主商议,但推进工作较为缓慢。永丰街道负责人见此情况主动找到业主,向他讲清其中的利害关系。经过街道和工业区多次上门协商,业主终于同意让出2米多的范围,河道蓝线范围的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整治过程中困难总是难以避免。有一户养猪户,圈养了200多头猪,一时找不到买家,违建的猪棚无法拆除。仓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董春燕不厌其烦,先后为其联系了三个买家,满足了养猪户“既要卖猪又不能折本”的要求。另有一家动迁户的房子就在河边,阻挡了河道护栏的安装,为此董春燕几乎天天上门做动员工作,最后动迁户终于答应拆迁,整治小组顺利安装了河道护栏。
控源截污切断河道污染源头
建筑拆除干净了,管线铺设又成了新的难题。玉秀路北面有一家名叫“佳欣陶瓷”的大型企业,后改为工业园区,里面的高压电缆设置在河道沿线,如果要新建绿化、栏杆等设施的话,势必要移动高压电缆。街道专门邀请了区供电公司的技术人员制订方案,将高压电缆妥善移位,为后续建设工作腾出了空间。
街道自去年9月起开展了雨污分流调查与改造工作,并于今年4月中旬向辖区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及方案。为了加快整改进度,街道召集了300多家企业召开动员会,指导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已完成全部市政污水管网和304家企业的雨污分流改造,剩余35家企业目前在改造中。
群防共治确保河道长治久清
此前华星西河沿岸有许多居民种植蔬菜、搭建鸡鸭棚等,给整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董春燕在多次实地查看河道后,为了让周边居民深入了解华星西河的乱状之严重,便带着居民一起看河道,一边查看现场,一边讲解河道治理计划。越来越多的居民了解了河道治理规划,通过口口相传,附近的居民们也开始自觉拆掉自己的违建,清除种下的蔬菜,共同维护环境,保持河道岸洁水清。
华星西河的治理已告一段落,但要长久保持还需要各方的维护和配合。今年4月,仓吉居民区又组建了“巡查组”,让“网格制”在整治中发挥大作用,第一时间反映河道整治中的问题,做到整治一处、巩固一处,自建立以来已经查处60多起乱象。街道还联系了一家从事环保科技的公司实时监测水质,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确保河道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第一时间掌握,确保河道长治久清。
永丰街道将华星西河综合整治的经验加以推广,对街道内56条河道及名录外水体开展全面排查,建立起“一河一档”,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制,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传导机制。
为了维护河道治理成果,永丰街道严格执行“两巡两清”,提出建设“一河一景”的目标,重点针对贯穿居民区以及仓城历史风貌区内的河道,高标准规划绿化、景观等配套设施,还水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