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你们家的党建服务点今天开放吗?”“开着呢,我儿子在,过去坐坐吧。”佘山镇江秋新苑小区里,正在散步的老党员徐海根与小区居民热络着。自从儿子徐玉平家设立了党建服务点,老徐和居民们的联系更加频繁了。周边楼道的居民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身边这个党建服务点里坐一坐,聊一聊。佘山镇江秋新苑党支部书记姚春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小区党支部先后在4户居民家中设立了党建服务点,为周边居民提意见和建议提供了平台。
党建服务点
设在居民家中
来到徐玉平家中的党建服务点,只见小小的空间整洁明亮,墙上的牌子赫然写着:江秋新苑第一党建服务点。屋里摆着两张桌子、8张椅子,以及书架、血压计、信息公示栏等,墙上挂着由党员书画室成员挥毫泼墨的书法作品。徐玉平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大伙儿,一边打开了话匣子:“现在这个时间点,是我们这里人相对少的时候,早上最热闹。”这个党建服务点开办已有三个多月,作为党建服务点的负责人,徐玉平与常来的党员居民之间已经非常熟络。“老王家和邻居因为停车位的问题有点矛盾,最近我们正在调解;老许最近血压不稳定,我让他每天都来量一下血压,正好我父亲以前是乡村医生,略懂皮毛可以搭把手……”聊起周边居民的情况,徐玉平如数家珍。
据悉,在江秋新苑,这样设在居民家里的党建服务点不止徐玉平一家。江秋新苑居民区是佘山镇第一个农民动迁安置小区,小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9600多人。基于这样“面广人多”的辖区特点,居民区党支部创新开展“一站六点”党建服务模式,在居民区党建服务站下设6个服务点,除了设在老年活动室和远程教育活动室外的2个服务点外,其余4个都直接设在了小区里下转第二版的党员志愿者家中。
党建服务点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党性教育、健康咨询等活动,还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帮困助学等活动。江秋新苑党支部通过就近设点,有效地缩小了为民服务的半径,方便了社区党员和小区居民,打通了党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党员书画室承载社区文化
起笔、运笔、走笔、收笔,没过多久,一幅荷花图就惟妙惟肖地出现在宣纸上,桌边的众人拍手叫好。我才学了没多久,多“亏这里的老师们教得好。”握着毛笔的彭秀英笑着说道。彭秀英是退休后从市区搬到江秋新苑定居的,年轻时就喜爱文艺的她,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机会学习国画,如今在江秋新苑的党员书画室,她找到了归属感。每到周二下午,这里便会开展主题为“相约星期二”的书画技艺切磋交流活动,彭秀英几乎从不缺席。
据悉,党员书画室成立于2009年,作为江秋居民区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之一,该书画室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这间位于居委会二楼的书画室面积不算大,约30余平方米,四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装裱好的字画作品,把整个画室装点得朴素大方,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书画室的笔、墨、纸、砚都由居委会免费提供,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为拥有书法和绘画特长的居民提供了泼墨挥毫的平台。书画室负责人王光明告诉记者,通过“党建引领,以点带面”的运作模式,书画室成了志愿者之家,目前拥有骨干志愿者20多名,主要由社区退休党员和老干部等组成。在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到处可以看到书画室成员的身影:有的在迎新春便民服务活动中义务为小区居民和共建部队官兵题写春联;有的免费将小区中的书画爱好者收为学徒,传授技艺,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每年寒暑假书画室便成为了“第二课堂”,今年暑假书画室的书法、绘画班已经开始招生了,社区里的孩子们报名都很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