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百姓明星冉冉升起,601名选手一展才华,30多万名群众踊跃参与……引发全城关注和参与的这项群文活动,就是我区从7年前开始举办的“百姓明星”评选活动。迄今,这项活动已为5万多名普通群众提供了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成为传承松江悠久历史人文精神,彰显松江人民文化自信和魅力的良好载体,曾被评为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俨然是上海市民文化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个耀眼的文化符号,一个展示松江市民精神风貌的文化品牌。
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百姓明星”评选活动经过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已经成为我区乃至上海群文的品牌项目,被上海市评为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凡是在我区工作、学习、生活的市民都可以参加“百姓明星”评选活动,经过6年的评选,有60位“百姓明星”脱颖而出,形成了公共文化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2016年,参与活动的市民超过10万人次,投票网站点击量77万次,微信公众号点击量81万次;网站投票数13万余票、微信投票数6万多票。网站投票覆盖全国及其他49个国家和地区。
“百姓明星”评选活动已成为我区市民家喻户晓的文化项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百姓明星”和文化志愿者,来自百“姓、服务百姓”的志愿者精神和“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活动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在项目的设置上,除了保留历届大赛中比较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声乐、器乐、书法、摄影、美术等经典项目外,“百姓明星”评选活动组委会立足“上海之根”本土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展示,考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今年的“百姓明星”评选活动增加了收藏、非遗项目和微电影与摄影等。
多方协作成效明显
“百姓明星”评选活动坚持开门办文化的特色,牵手体制内各委办局,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承办,初步形成了“大文化”格局。去年,钟书阁、地中海商业广场、钱柜等企业纷纷成为“百姓明星”评选活动的合作伙伴,既提升了赛事人气,又拓展了开门办文化的路径。为了实现区校青年融合发展,“百姓明星”评选活动在大学城举行了“青春的飞扬”街舞大赛,今年报名范围增加了工业区。
每一个明星背后都有艺术导师们的身影。为进一步提升选手的艺术素养,从2013年起,我区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及多家文艺院团签订了培训协议,聘请马莉莉等导师面对面上课,近600名选手得到了艺术提升。
志愿服务发扬文化
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和服务意识的增强,“百姓明星”的参赛选手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了文化志愿者行列,每年评选出来的“百姓明星”及候选人,均被纳入到区文化志愿者和文艺辅导员队伍,他们把文化的种子送到千家万户,用文化点亮梦想,使“百姓明星”评选活动成为挖掘和培育群文人才的“孵化器”。
区文化志愿者总队于2014年成立,联合越剧、沪剧沙龙队,每年送戏下乡,服务范围覆盖了社区、学校、企业、街道、驻松部队和农村。区文化志愿者总队至今已为我区的老百姓送去演出达40余场次,参加服务的志愿者人数达500余人,受益观众人数达8000余人。部分文化志愿者还代表我区出访美国。2016年4月,部分文化志愿者奔赴革命红色老区安徽金寨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成为展示松江群众文化的使者。
马灵是2012年戏曲类“百姓明星”,她的周末节奏比工作日还紧张,晚上不休息演出,夏天更是一日三场,早中晚都排满节目。“当然累了,但是观众真的非常热情,敬老院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妹妹,唱的真好,下次再来啊。’你说我能不去吗。”“百姓明星”李霞说:“过去搞活动,评先进,礼花一放,证书一发就结束了。但‘百姓明星’舞台不一样,她从大变小,化整为零。入选者是明星,站在舞台上有人气,走下舞台,就是你的邻居和同事。”